【发明专利】乌海市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董娟“一种膝部固定支具”发明专利获批 乌海市人民医院 董娟
个人及项目简介 董娟 女 中共党员 1982年生 乌海市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 护士长 主管护师 从事护理工作17年,2002年9月到2014年4月在烧伤整形小儿科从事护士,2014年4月至今在介入血管外科工作任护士长(2014年5月-2017年9月同时监管导管室工作)
中国抗癌协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护理介入学组委员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部分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内蒙古自治区护理介入委员会委员 乌海市医学会介入放射分会常务委员 乌海市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 近5年发表论文数篇 2019年参与编辑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护理人员如何申请专利》一书
发明项目名称 一种膝部固定支具 立项背景 介入治疗对股动脉或腘动脉穿刺手术后,术后需要下肢膝关节部制动,但一般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差,无意间膝关节就会弯曲打折,这会造成穿刺部位的出血以及假性动脉瘤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现有的肢体固定可通过骨科的外固定支具固定、石膏固定和夹板固定,但上述各种方式用于股动脉或腘动脉穿刺手术后对膝部固定均存在不足之处,如上述各种固定工具都需要专业医护人员拆卸,而不能自行拆卸。使用骨科的外固定支具固定时,这种肢具过长,没有针对性,将整个腿部固定,不适合手术后对患者小腿腓肠肌和膝部进行按摩,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同时也影响下肢其他部位如脚部的功能锻炼。使用石膏固定,其一方面不能自行更换,同时另一方面在固定期内也无法对膝部进行按摩,可能会产生关节僵硬等后遗症,使用夹板固定同样无法对膝部进行按摩,同时,若自行拆卸,则可能会因绑扎不当导致绑扎得太紧反而不利于下肢血液流通。
SHUOMING 项目说明 从膝部后侧包覆膝部的弹性包覆部,弹性包覆部沿纵向方向设有用于抵在膝部后侧的固定板,弹性包覆部上还设有多个魔术贴紧固带,以及设置于弹性包覆部内表面的透气层,本实用新型便于自行拆卸和固定,患者的陪护人员便可自行拆卸后对膝部进行按摩,固定板实现阻止膝部的无意识弯曲动作,弹性包覆部对膝部包覆时,因其自身的弹性特性使得膝部不会受到挤压,不会导致膝部关节的僵硬和膝部血液流通受阻; 将透气层通过魔术贴可拆卸地粘合固定在弹性包覆部内表面,一方面可保证包覆部的透气干爽,同时便于对透气层进行更换清洁,保证透气层的清洁卫生。
SHISHI 该专利使用情况 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术中使用5-10F动脉鞘行股动脉穿刺,术后拔出动脉鞘后给予压迫止血15分钟后,穿刺侧肢体制动24小时,(部分使用血管闭合器的患者制动时间较短6-8小时)。 因手术引起的,疼痛,焦虑,疾病所致的被迫体位,患者更换卧位等因素,做到术肢完全制动患者难度较大,患者无意识的腿部弯曲打折,易引发皮下血肿,穿刺处出血,假性动脉瘤等术后并发症。 该肢具使用简便,术后给予患者指导,术肢制动,下肢伸直给予固定肢具套入下肢,全面包裹膝部给予粘扣固定松紧适宜。 术后制动期间,需每两小时给予小腿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因肢体制动引起的血栓形成。 一般术后穿刺侧制动6小时后撤去肢具。 股动脉穿刺手术后患者,护理重点是下肢肢体制动,且制动时间长,完全靠患者自主制动困难较大,在护理过程中发现,下肢活动的主要部位是膝关节的屈伸运动,将膝关节固定是解决下肢制动的主要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相关资料,有使用约束带固定踝关节的方法来协助下肢制动,此方法制动效果不明显,并发症较多,有损伤其他部位的风险,相比使用膝部肢具固定膝关节辅助制动更为安全,高效,方便,快捷。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穿刺部位出血,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从而缩短手术患者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