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人民医院2019年度公开招聘护理人员公告

跨越生死鸿沟 创造“魔肺”传奇 乌海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首例ECMO技术

|
    1月10日,乌海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专家团队通过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成功使一位32岁的男性患者转危为安。这是该院首次开展这项技术,不但填补了我市医疗机构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也标志着乌海市人民医院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实现了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
    ECMO为什么被称为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这场生死攸关的医学治疗又是如何开展的?全程主持并参与救治的重症医学科主任王飞说,正是全体医护工作者精湛的技术和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职业素养,才使得这台手术得以成功,挽救了年轻患者的生命,也挽救了一个家庭的未来。
    A惊魂时刻:32岁年轻男子生命垂危
    1月10日凌晨时分,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乌海市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办公室的宁静。电话中,急诊科护士迅速向重症医学科主任王飞转达信息:“一名32岁男性患者意外吸入刺激性气体导致意识不清、呕吐严重的患者由同事陪同入院求诊,已紧急处理,急需进一步治疗。”
    王飞立刻安排值班医生曹军赶往急诊科参与会诊。随后得知,这名患者因意外不慎吸入了次氯酸钠(84)消毒片溶于水后产生的刺激性气体,入院求诊时已意识不清,呼之不应,经急诊科测量血氧饱和度已降至百分之六十,立刻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心跳和呼吸,是生命最重要的功能特征。当患者失去自主呼吸能力,上呼吸机辅助呼吸或许能救人一命。但当病人转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救治时,王飞和曹军等人发现,尽管已经给予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紧急用药处理,患者仍然有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给氧量已调至100%,但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却仍然徘徊在80%到85%之间。
    12:20分,患者出现心跳停止等症状,经过心肺复苏术,4分钟后,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但仍存在难以纠正的乳酸性酸中毒,反复发生的代谢性酸中毒等表现。
    患者病势沉重,已然生命垂危。医生们紧急开展全科讨论。王飞果断提出,要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以改善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现状,为患者争取生命的最后时机。
    B生死攸关:一场与死神抢跑的接力赛
    尽管方案已经确定,但仍存在一定风险。在此之前,重症医学科并没有独立实施过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术。为确保抢救,王飞立即上报医院,医院党委书记周兆海当即决定开展全院会诊。医务科主任白宏在副院长韩旭的指导下,立刻组织心内科、胸心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手术麻醉科、急诊科等科室的医疗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会诊,经充分讨论后,大家认为,患者目前的情况,符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适应征,应立刻实施手术。
    主治医师曹军立刻向患者家属通报了相关情况,于此同时,医院也紧急与医疗集团上级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晓军进行沟通,商讨手术方案。为保障手术效果,杨晓军特别派出由张珺、张斌、刘勤富、杨丽娟、赵宁霞等宁夏医科大学总院重症医学科ECMO治疗专家组成的团队前来乌海市人民医院进行现场支持指导。
    1月10日22:30,宁医大专家团队到院,通过进一步评估,决定采用V-V ECMO治疗模式开展治疗。
    市人民医院迅速按照预案集结起手术室相关工作人员,由超声科医生张孝军担任辅助,由手术麻醉科医生武瑞泉,胸心外科副主任曹永军、老干科医生仲崇艳、重症医学科主任王飞、主治医师曹军、顾怀玉、孙晓林等组成救治团队协同参与ECMO置管术。
    同时,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韩莲紧急召回孙延辉、穆海鹏、高磊、范志国、赵志远、张丹、马婷婷、王娅茹、李紫烨、李宇10名护士,组建起ECMO护理团队。
    1月11 日 0:20分,手术正式开始,整个操作过程紧张有序,衔接流畅,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市人民医院第一例ECMO手术患者成功转机,患者缺氧情况瞬间得到改善。
    C首战告捷:ECMO治疗技术创造生命奇迹
    ECMO技术又被称为“人工心肺机”,因在此次全球暴发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中取得显著疗效,而被人们所熟知。
    ECMO技术主要是指将血液由体内引出,经人工氧合器(又称膜肺)氧合后,再回输体内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ECMO本身不是治疗手段,而是全部或部分替代心、肺功能,为全身各器官提供血流供应,为心、肺恢复或进一步的治疗赢得时间。
    近年来,该项技术广泛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循环衰竭乃至心脏骤停的抢救性辅助治疗。
    ECMO的治疗适应症是常规救治手段不能解决的多种原因导致的可逆性心肺衰竭患者,包括:重度感染、极重度哮喘发作、溺水、严重电击伤和创伤等。
    ECMO技术对医务人员的要求相当高。医疗界普遍认为,这一技术代表着一家医院、甚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急危重症急救水平。作为急救重症领域最复杂、最尖端的技术,在常规治疗方法无效时,是救治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的希望所在。
    该技术在乌海市人民医院的成功开展,不仅开启了该院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的新篇章,也标志着该院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实现了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自此,重症医学科在面对更多危重症患者时,又多一张可以救命的王牌。
乌海市人民医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