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查房】以学为主导,理论实操融合 ——乌海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护理教学查房
为精准对接临床需求,强化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的理论与实践融合,助力学生夯实急救护理核心能力、树立严谨专业思维。近日,乌海市人民医院护理部组织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教学查房。本次查房打破传统模式,以心内科学生为主导,通过“理论讲解-病例实践-情景模拟”三大环节,全方位展现教学成果,提升学生护理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护理部成员、内科系各科室护士长及责任组长、全院护理实习生等100余人参与观摩。

学生主导理论讲解,夯实心梗护理知识根基
查房伊始,5名学生小讲师依次登场,围绕急性心肌梗死的基础知识、溶栓治疗护理、急诊PCI术相关知识、护理计划与措施、出院宣教等内容展开系统讲解。
小讲师们从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病因诱因、临床表现、诊断指标等方面入手,清晰阐述了疾病的核心机制。在溶栓治疗护理板块,详细介绍了溶栓治疗的定义、目的、禁忌症、常用药物及溶栓前后的护理要点,展现了对溶栓护理流程的熟练掌握。对于急诊PCI术,学生们讲解了其定义、原理、适应症、禁忌症及围术期护理,体现了对介入治疗护理知识的扎实储备。在护理计划与措施部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从疼痛、出血风险、潜在并发症等方面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出院宣教环节则从生活方式、心理管理、用药指导等角度,为患者康复提供全面指导。整个理论讲解过程,学生们逻辑清晰、表达流畅,充分展示了对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有效整合。

病例导入实践,理论落地显真章
在带教老师裴敏的带领下,学生们将理论知识融入具体病例,对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了全面复盘。患者为37岁男性,因突发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入院,经冠脉造影术等治疗后逐步康复。
学生们从患者入科护理开始,详细汇报了生命体征监测、药物泵入、心电血氧监护等措施的执行情况。在术后护理中,重点关注桡动脉穿刺处观察、造影剂排出监测及降压、止吐药物的遵医嘱使用。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护理诊断,如疼痛、有出血的危险、潜在并发症、气体交换受损、便秘、焦虑、活动无耐力等,学生们逐一分析并制定了精准的护理措施,同时对护理效果进行动态评估,如患者疼痛缓解、呼吸改善、便秘缓解、焦虑减轻、活动耐力提升等,充分体现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也展现了护理计划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情景模拟急救,实操配合见真功
为强化学生急救技能,带教老师严华组织开展了急救技术与抢救流程的情景模拟。模拟场景设定为患者在家突发急性心梗,经120入院后在监护病房出现阿-斯综合征、室颤等危急情况。
学生们分工明确,分别承担气道管理、胸外按压、除颤监护、给药记录等职责,将双人心肺复苏、除颤、心电监护、吸氧、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六项操作无缝融入急救过程。在模拟中,学生们迅速评估患者状况,明确领导核心,快速决策并实施抢救措施,如及时除颤、规范胸外按压、有效气道管理、准确给药记录等,整个急救过程紧张有序、协作高效,充分展现了学生们对急救流程的熟悉程度和团队配合能力,也体现了我院在急救技能教学方面的扎实成果。
本次教学查房通过学生主导的模式,让学生在理论讲解中提升知识整合能力,在病例实践中强化临床思维,在情景模拟中锤炼急救技能,全方位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与获得感,也彰显了我院心内科护理带教工作在理论与实操融合方面的显著成效,为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