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健康科普小常识 (下)
平衡膳食,健康饮食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亲友相聚享受美味佳肴时,要讲究平衡膳食,粗细、荤素搭配,避免暴饮暴食;提倡分餐不浪费,享受食物和亲情,传承优良饮食文化,倡导健康饮食新风。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建议每天的膳食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2.饮食宜清淡,少盐少油少糖。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每天烹调油25-30克。每天摄入糖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多喝白开水,少喝含糖饮料。 3. 注意饮食卫生。到正规的营业网点购买食品,加工食物要生熟分开,不食用未清洗的瓜果、蔬菜,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4.还要注意作息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戒烟限酒,适量运动 抽烟和过度饮酒对自己、对他人都是有害的。吸烟可致肺癌、口腔癌、鼻咽癌、喉癌等多种癌症,还会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二手烟对被动吸烟者的危害一点也不比主动吸烟者轻,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危害尤其严重。无节制饮酒,会伤害胃黏膜,影响肝脏和胰脏功能, 导致出现脂肪肝、肝硬化等问题,增加高血压、中风、乳腺癌和消化道癌及骨质疏松危险,还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增加,危害个人健康和社会安全。 春节期间,不送烟,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建议吸烟者尽早戒烟。如饮酒,要适量,不酗酒,过一个健康文明的春节。 春节是一个合家团聚的日子。当你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品尝美食的同时,不要忘记做些适量的运动,比如散步、慢跑、打球、骑车、游泳等,都是很好的有氧运动。 运动强度可通过心率来估算。最大心率=220-年龄,当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5%时,身体活动水平则达到了中等强度。成年人每周应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或每天进行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以上,每周3~5天。 活动强度和形式的选择应根据个人的体质状况确定,增加活动量应循序渐进,运动中发生持续的不适症状,应停止活动,必要时及时就医。
上敬老,下爱小,健康常识不能少~ 老人 在春节期间,家人团聚,走亲访友、旅游聚会增多,容易打乱老年人日常的生活节奏,影响健康,所以过年更要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 在节日期间,老年人要尽量保持平时的生活节奏和作息时间,不熬夜,不长时间看电视、打麻将,避免过度劳累和兴奋,坚持适量运动,注意防寒保暖,保证心情愉悦平和。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春节期间注意进餐定时,每餐吃七八分饱;均衡膳食,荤素搭配,少盐、少油、少糖,不暴饮暴食。 需长期服药的老年人应摒弃“过年吃药不吉利”的思想,坚持按时服药、遵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停药。 儿童 春节期间,父母要提醒并保护孩子免受意外伤害,健康快乐过大年。 1.谨防气管异物 幼儿和低龄儿童不宜吃整粒的炒豆、瓜籽、花生米、榛子、松子、蚕豆等食物,更不要带壳给孩子玩,吃前大人应剥皮去壳并将果实砸碎; 吃果冻不能整块吞入口内,要将其在碗内切碎分成细小块再吃; 不要给孩子玩钮扣、钱币、玻璃球、橡胶嘴及较小的玩具; 孩子吃东西时不要跟他(她)说话,更不要惹孩子哭、逗孩子笑,以免食物被误吸入气管。 2.避免鞭炮炸伤 家里的烟花爆竹一定要收好,不能让儿童独自燃放;在观赏体积较大的烟花时,要保持安全距离。 3.预防宠物抓伤咬伤 走亲访友遇到猫狗等宠物时,要注意看紧宠物,并提醒孩子不要随意接触、激惹动物,避免被抓伤、咬伤。 万一被宠物抓、咬伤,应当立即用肥皂水反复地冲洗伤口,无论是被猫还是狗抓、咬伤,都要在24小时内,尽快到正规的狂犬病防治门诊注射狂犬疫苗、狂犬免疫球蛋白。 4.均衡饮食,预防小儿“积食” 过节期间,孩子的饮食应当尽量按照原来的时间和规律;少食多餐,不要让孩子暴饮暴食;饮食搭配要多样化,多一些蔬菜水果。 5.外出旅游,注意安全,避免过度劳累 外出游玩,注意饮食安全卫生,喝白开水或瓶装饮用水,到有卫生保证的餐馆就餐。旅行以休闲放松为主,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避免因太累导致免疫力下降。 不要接触病死家禽(鸡、鸭等)家畜和野生鸟类。
谨防呼吸道传染病 目前,我国一些地方仍处于季节性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外出旅游和聚会等活动增多将增加呼吸道疾病传播感染的机会。建议公众在日常生活中: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手绢或臂肘等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2.根据天气变化和空气质量,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要根据天气温度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4.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5.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少去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场所活动。 6.若有发热及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及时就医,并尽量居家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