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好护士冯晓冬先进事迹材料
护理是一项很平凡很琐碎的工作,对护士这份职业,乌海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护士长冯晓冬却有着自己特殊的感情。
从医学院毕业时的青春女孩,成为一名护士,再成长为一名护士长,岁月憔悴了红颜,也见证了她的成长。 每天打针、发药、铺床、输液,翻身,量体温,记录……似乎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工作,这种重复琐碎的工作,其实最考验人的耐受力和责任心。如果说高超的医术是妙手回春,那么护理工作就是消融寒冰的缕缕阳光。冯晓冬所在的消化内科,年住院量2000多人次,是人民医院最繁忙的临床科室之一。许多消化患者从进院的时候起,就处于昏迷不醒的状态,呕血、便血、大小便失禁等情况经常发生。一次,一位60多岁的病人乙肝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不停地呕血、便血,血压测不到,心跳骤停,冯晓冬二话不说冲上前立即抢救,抢救结束后看见患者床单元上的血,她不嫌脏、不怕臭,打来一盆温水,脱下患者那已被血污染得不成样貌的衣裤,为病人擦净皮肤、更换床单元。此时她的白衣早就血迹斑斑,大家说当时应该先穿上防护衣,她笑着说当时就顾抢救了,剩下的没想这么多。当病人家属得知这一状况后,不住地表示感谢,而她却微笑着答道:"这都是我们就应做的事"。
每逢节假日,都是人们阖家团圆、亲朋聚餐、享受美食的美好时刻,却也是人体消化系统疾病高发时期。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去年端午节,科室收了一批食物中毒的患者,其中两名患者病情严重,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心率也渐减慢,正在休息的冯晓冬立刻跑回医院,从中午到第二天凌晨,患者的病情转危为安后才回家。2019年春节假期,对冯晓冬和消化内科的医护人员来说,注定忙碌而又充满意义。春节期间消化内科共接收了十几名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其中1名大出血患者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血型为极为罕见的RH阴性(俗称熊猫血型),患者持续出血,血压77/42mmHg,处于休克状态,情势十分危急,对患者进行止血、扩容、补液,由于没有备用血源,冯晓冬和她的护理团队为其连续补充了6000多毫升的液体,同时启动应急预案,与血站沟通联系献血……最终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近几年消化内科迅猛发展, 给护理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2012年消化内科组建之初,当时年仅30岁的冯晓冬被聘为消化内科首任护士长,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技术护理知识、国内外最新动态,将护理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灵活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带领着一班刚刚毕业、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年轻护理团队,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和节假日,加班加点,风雨无阻,潜心学习,成立了胃肠动力测定小组、肠内营养小组、肝脏介入护理小组、ERCP护理小组等科室专业护理小组,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重点在“精”字上下功夫,细化护理专业发展。经过7年多的努力,将消化内科打造成了护理质控标准化科室。
冯晓冬不仅热爱本职工作,还经常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的正能量,每次遇到贫困患者募捐,总是第一个捐款;每次遇到“三无”人员求助,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给患者帮助,给患者打水、买饭喂饭、端屎倒尿;作为乌海市“创城”青年志愿者,她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活跃在“创城”的第一线。休息时间响应医院号召,去社区义诊、科普消化系统疾病知识......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冯晓冬就是用这样的言行温暖着患者,在患者和同事之间树立了良好口碑。
冯晓冬说,实干圆梦,奉献一生无憾。2019年她被光荣评为“乌海好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