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120】乌海市人民医院在行动
我国目前脑卒中患者人数已达7000万之多, 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2019年10月29日是第十四个世界卒中日。 自乌海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成立以来,以神经内科为主体,以急诊科、医学影像科、检验科,介入科神经外科等科室为依托,整合医院资源和流程,开通了脑卒中急诊救治的绿色通道,提供卒中发病的24小时急救服务,覆盖了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急诊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取栓、标准化药物治疗、卒中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康复训练等全过程,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一体化治疗及系统康复的全程规范管理。通过多学科协作,使得众多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明显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为了倡导健康生活,大力宣传脑卒中防治知识,提高人们的定期筛查和预防理念,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实现脑卒中的早防、早诊、早治。 乌海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19年10月28日在滨河社区卫生中心内开展了主题为“预防为主,远离卒中”口号为“远离卒中,从健康生活开始”的大型义诊活动。
义诊开始前,神经内科主任李子艳,向广大群众宣传了脑卒中防治的知识以及如何做好脑卒中预防工作等问题,同时也提醒大家冬季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要学会养脑护脑和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义诊活动现场,神经内科医护人员为患者测量了血压,并对现场群众进行了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详细了解了患者的情况,并对发现的各种危险因素给予合理的指导及健康宣教。同时告知大家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检查后也为大家发放了日常需要的小礼品。
为了让大家对脑卒中有深入的认识,现场发放了脑卒中健康教育手册,从脑卒中的定义和特点、危害和负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如何干预等方面,更好地为大家普及了脑卒中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医护人员耐心的讲解也让咨询群众更科学、正确、直观的了解脑卒中知识。 脑卒中是由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早期积极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规范化开展脑卒中诊疗,可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病和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 卒中的救治效果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的70%,其治疗时间窗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在时间窗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治疗(取栓)等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一旦发生脑卒中,需要尽快到最近的卒中中心和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等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 中风120特别行动组,告知大家快速识别方法即“中风120”。
“1”代表 “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 “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代表 “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是中风,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重视脑卒中的预防工作,积极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卒中的三级预防工作,通过社区义诊、卒中手册,宣传板等途径传播卒中相关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对卒中的知晓、识别及重视程度。 通过“世界卒中日”义诊活动,我院医护人员向群众们普及了脑卒中方面的知识,现场对大家进行的血压测量和健康知识的普及,引发了大家对脑卒中的关注,提升了对脑卒中的防治意识和正确认知,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预防脑卒中,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从健康生活开始。 一、脑卒中的定义和特点 脑卒中(脑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不同部位的脑卒中所导致的症状也不尽相同。 脑卒中是由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脑卒中可防可治。早期积极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规范化开展脑卒中治疗,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改善脑卒中的预后。 二、脑卒中的危害和负担 脑卒中是影响我国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人可能罹患卒中,每六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六秒钟就有一人因为卒中而永久致残。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约有3/4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或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干预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生活饮食习惯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如高盐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等都已证实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血压越高,脑卒中风险越高。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降低血压,控制血脂,保持健康体重,可降低脑卒中风险。房颤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建议房颤患者遵医嘱采用抗凝治疗。 国内外的防控经验都证实脑卒中“可防可控”。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日常生活行为应注意: 1.注重合理膳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食用烹调油,每天饮水要充足。 2.酌情量力运动,以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耐力运动为主,如健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活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3.克服不良嗜好(吸烟、过量饮酒、久坐等)。 4.注意气候变化、保持情绪平稳。 5.老年人应防止过快改变体位,避免便秘。 6.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诊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