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章】“小手段”治大病,再不知道你就OUT啦!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应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恢复健康. 乌海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全体医护人员秉承“勤求古训”和“博采众长”的理念,继承和发扬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精髓,以辨证论治为特色,重视治病为本,扶助正气,标本兼顾,全方位综合治疗各种疾病。中医病区秉持“以病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竭诚为广大住院患者服务。 1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用艾绒做成大小不同的艾柱或艾条,在穴位上(或疼痛部位)烧灼、熏灸的一种治疗方法。 由于艾叶性温而味芳香,久以火燃艾,烘灼俞穴,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感传从而达到温经通络,驱寒除湿,回阳救逆,强壮保健等作用,医学入门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可见灸法对于许多疾病常有显著疗效,历代医家对灸法十分重视,论述颇多,值得推广。 艾灸须知: 1. 施灸过程中如感觉太热,可适当将艾箱抬高散热。 2.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施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2平衡推拿火罐疗法 平衡火罐疗法主要运用闪罐、走罐、飞罐、旋罐、抖罐、振罐、针罐、药罐等手法,选择相对修复病变起平衡作用的特定部位,实施熨刮、牵拉、挤压、弹拔等良性刺激,利用火罐的温热效应,连续不断地向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反馈信息,使机体相应修复到平衡状态。平衡火罐通过以上良性刺激及火罐的温热效应,调理全身脏腑,疏通经络,从而达到调理肝脾肾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 适应症: 1. 颈肩及腰背痛 2. 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状态 3火龙罐 火龙罐特色疗法是集推拿、刮痧、艾灸于一体,结合揉、碾、推、按、点、摇、闪、震、烫、熨十种手法的中医综合疗法。它由玄石加紫砂混合,烧制成设计设计的罐体,罐体内有三根直径3厘米的艾柱,金补银泻,根据此原理罐内与罐口由韩国专利技术鎏金鎏银的方法,将金银与罐体高温融成一体,形成规则的花瓣型结构,达到取金补银泻的治疗作用。罐体内点燃地道药材蕲艾制成的艾柱,生发纯阳之性,如火龙之口驱寒、除湿、化瘀,因此取名“火龙罐”。 适应症: 1.脊柱软伤、腰背肌肉损伤 2.胃肠类 3.妇科疾病 4.风寒湿痹 5.外伤骨折后水肿 6.中风后遗症
4刺血疗法 刺血疗法是在中国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放血祛除邪气而达到和调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目的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适用于“病在血络”的各种疾病。 即针刺用加拔火罐放血的一种治疗方法。多用于躯干及四肢近端能扣住火罐处。本法适应病灶范围较大的丹毒,神经性皮炎,扭挫伤等疾病的治疗。 1点刺法 2散刺法 3扣刺法 4针罐法 5针灸疗法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是由极复杂的五脏、六腑、皮、脉、肉、筋、骨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而经络为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的通畅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防御能力,从而能够预防疾病、保健强身。现代的大量研究已经证明:针灸确实具有明显的保健防病的调节作用。 6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在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家长的推崇,相比西医打针输液,这是一种天然纯绿色的治疗方法。那么小儿推拿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 1. 提高小儿的抵抗力,孩子生病,可以通过小儿推拿,刺激穴位,就可以起到调整经络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使孩子自身免疫力提高和恢复,让孩子有自身抗病能力。可以帮助身体能顺利度过病邪的再侵袭。 2.通过脏腑调控,缩短病程、减轻痛苦。小儿推拿调理范围很广,可以对发热、感冒、咳嗽、哮喘、、腹痛、腹泻、便秘、厌食、疳积(营养不良)、遗尿、近视、等多种常见病有良好的作用。 3、未病先防,提高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
7耳穴疗法 耳穴压豆法又称耳穴药压法,是使用较硬的王不留行籽、决明子等进行耳穴压贴的一种传统疗法。耳穴压豆法主要遵循耳针、中医辨证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一定的穴位进行组合,以调整相应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耳穴压豆法适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不仅用于治疗许多功能性疾病,而且对一部分器质性疾病,也有一定疗效。 注意事项:孕妇,耳壳冻伤或炎症者,过度疲劳或身体极度衰弱者不宜用。 8热泥膏疗法 泥灸是一种在人体特定部位通过用泥药热灼和熨烫刺激,以达到治病的方法,其涵义是热灼和熨烫。泥灸是传统蜡灸的基础上加上矿物泥和藏红花、雪莲花、当归、川芎、鸡血藤、狗脊、杜仲、桑寄生、透骨草、伸筋草等十多种粉配置而成;因其形状如泥,固名泥灸。泥灸具有很强柔韧性,可随意贴敷身体的任何部位,疗效好,见效快,具有的多重功效,能迅速打通人体经络,将人体内的风寒湿邪驱出体外,达到快速顽疾的目的 对皮肤,标本兼治
9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经皮肤吸收的药物极少通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一方面可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从而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所以,此法可以弥补药物内治的不足。除极少有毒药物外,穴位贴敷法一般无危险性和毒副作用,是一种较安全、简便易行的疗法。对于衰老稚弱者、病药格拒、药入即吐者尤宜三。 适应症:颈椎病,腰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退行性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足底痛,阳痿,痛经。 10三九贴 三九贴五大管用效果 1、防治疾病:三九贴有与内治同样的作用机理,从前研究概况,三九贴除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发挥其本身的药理作用外,还有调整各系统组织器官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三九贴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通过不同程度地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活动,增加体内各种特异性抗体及非特异性抗体等作用而实现的。经三九贴贴敷,也可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对血液成分起到调整作用。 3、可以防治多种疾病:三九贴不仅对神经痛、头痛、胃痉挛等有良效,而且对神经麻痹、半身不遂也有效,由于它对神经具有兴奋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可使功能低下、衰弱或麻痹的神经得以兴奋,或使由于过敏而引起疼痛、痉挛的神经得以镇静。 4、间接作用:三九贴的间接作用即是药物对局部的刺激,通过经络系统的调节而起到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偏衰、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等作用。 5、直接作用:中医学认为,三九贴药物透过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直接吸收,进入血络经脉,输布全身,以发挥其药理作用。 11三伏贴 预防妇科疾病:对于女性来说,稍微不注意就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妇科疾病。特别是对于已经怀孕或者是刚刚生产完的女性们来说,在生产完孩子以后,就容易导致伤风感冒或者是畏寒怕冷的情况出现。这个时候不妨抓住三伏天这一个机会,通过三伏贴的使用来缓解产后的各种妇科疾病,更是能够有效地预防盆腔炎症等。出现痛经的女性朋友们也可以通过三伏贴来缓解痛经的情况,调整月经。 呼吸道疾病:很多患者都会在换季的时候有比较严重的鼻炎,容易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的情况。而在三伏天也是预防和缓解这类疾病的最好时期。在三伏天配合三伏贴进行使用,能够缓解感冒、慢性鼻炎等情况,更是能够让咽喉炎得到缓解,所以三伏贴能够让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得到放松和舒缓。 其他功能:三伏贴不仅仅有以上的两种预防和防范的功能,更是能够缓解疼痛,让肩周炎患者得到肩膀的放松,缓解腰肌劳损的情况。而一些具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也可以通过三伏贴的贴药来进行缓解。
12中医定向、中频电治疗 中频治疗仪的主要功能是根据传统的中医经络学、脏象学的基本原理,结合现代的电磁疗学,通过磁电的功能,并结合人体产生的一种极特殊电磁波,通过电磁波到达人体以后产生的一种功能,进行循环的调整,起到推拿,按摩,捶,揉,针灸,热疗,电疗,磁疗的作用,通过这些作用,进行功能调整,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它是现代电子学,磁疗学和传统的中医脏象学,经络学相结合的新型理疗仪器,它通过热电磁性触头传导特殊频率的电流刺激人体的穴位,从而产生了针灸,热疗,电疗,磁疗的治疗效果。它具有通经活络,调理气血,祛淤止痛的功效。 13沐足疗法 沐足疗法,也称欲脚疗法,是用药液浸泡洗脚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该疗法流传较久,历代医家总结认为“春天洗脚,开羊固脱;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洗脚,丹田暖和。”将药物直接作用于双足,并不断按摩足趾,足心,达到一种良性刺激,能活跃神经末梢,使人感到轻松愉快。该疗法对某些慢性疾病确有疗效,且可促进血液循坏,能解除疲劳,长期坚持,每可收益。 温经通络、活血化瘀、安眠、降血压、温阳驱寒、清热祛湿、除脚痒、脚臭等作用,请在医生辩证后根据情况使用。 14温针灸 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15砭石疗法 1、按摩作用。即超声波可对人体的细胞产生一定的压力,使细胞出现微小的运动,从而改变病变细胞的状态,达到治病的目的; 2、热作用。即人体吸收超声波的能量后,皮肤的血液循环加快,可在组织内出现发热反应,所产生的热量具有镇痛,解除肌肉痉挛,改善组织微循环状态等作用; 3、生物学作用。即超声波可影响人体内某些化学或生物学的变化过程,改变酶的活性等,从而改变人体内的代谢环境和状态,使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 4、对神经系统作用。神经系统具有对超声波敏感的特性,小剂量的超声波对神经有抑制作用,可使神经的传导速度减慢,从而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5、其他作用。超声波可使胃肠道蠕动增加,胃肠分泌增加;可使心脏的冠状动脉扩张,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可使肾脏的血管扩张,增加肾脏血流量。 16刮痧 刮痧有什么禁忌 一、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刮痧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二、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否则会引起流产。 三、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刮痧,否则会导致创口的感染和扩散。 四、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五、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刮痧,因为这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六、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要刮痧,因为这类患者在刮痧时所产生的皮下出血不易被吸收。 七、过度饥饱、过度疲劳以及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刮痧,否则会出现虚脱的情况。 八、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使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能康复。 九、精神病患者禁用刮痧法,因为刮痧会刺激这类患者发病。